煤市向好“持续” 景气指数回升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它将随着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而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日,交通运输部制定《2023年开展关心关爱货车司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着力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优化货车司机从业环境,并明确了今年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时间表。《方案》提出,今年将推选宣传100个服务优质、经济实惠、安全便捷的品牌服务司机之家,提升停车、休息、餐饮、洗浴、洗衣等服务质量。
9月底前,对各省推荐的品牌服务司机之家进行现场验收,确定公布100个品牌服务司机之家,并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品牌服务司机之家经验做法,持续提升本地区司机之家服务品质。通过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和平台,加强对最美货车司机的宣传推广。对于司机之家的打造和提升,《方案》明确,交通运输部将会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印发通知,于4月底前组织启动品牌服务司机之家推选宣传活动,并组织已通过验收的司机之家动态更新完善司机之家小程序服务信息。此外,今年6月底前,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前期各省(区、市)最美货车司机推荐情况,推选公布100名最美货车司机。11月底前,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对开展关心关爱货车司机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做法,改善货车司机停车休息条件,营造关心关爱货车司机良好氛围,切实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推动10个省份利用财政性资金等多种方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出针对货车司机的免费车货无忧公众责任险,保障货车司机放心停车休息。选树100名最美货车司机,提升货车司机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沿河再揽土家山歌之乡荣称。在机动船出现前的乌江上,还可以听到纤夫时而高亢嘹亮、时而婉转悠扬的号子。
每户大约跳半个小时,每晚跳10多户。如今,沿河土家花灯已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贵州沿河,你总能领略到不同的美。走进寨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循声向前,看到精致的灯笼,动听的唱曲,带有岁月痕迹的传统戏服……恍如穿越千年。
赏傩堂戏,听一曲黔东故事汇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就是让人渡过难关的意思,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文化现象,据悉,有关傩的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她2005年开始向父亲学习傩面雕刻艺术,经过父亲三年的精心传授,杨云霞成为村里傩面具雕刻技艺的第七代传人,传承了土家傩文化,推动了沿河土家傩文化在国内外传播,吸引不少专家学者到村里采访研究。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波说,在山歌之乡沿河,土家人种田可以唱山歌、放牛可以唱山歌、打渔可以唱山歌,谈情说爱、婚丧嫁娶都可以用歌唱来表达情感,从出生到离世,山歌伴随着土家族人一生。表演形式有车马灯、双唐二、二人跳等,表演节目有盘灯、开财门、洗财门、祭四神、扫五方、打闹台等。
2009年,沿河土家山歌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沿河的土家族文化,就是巴蜀文化的代表之一,沿河山歌是土家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沿河很多村寨都有花灯队,土家人说新年耍灯是为主人家驱灾还运,有的村寨花灯队在本村表演完了还要去邻村交流表演。沙坝村的杨云霞是土家族傩戏及傩面具的主要传承艺人。
截至目前,杨云霞已雕刻了上千副傩面具,并远销贵阳、深圳、南京、苏州等地,原本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在杨云霞的坚守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沿河土家花灯,是土家儿女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的,深深扎根于土家人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群众基础,是土家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民间歌舞乐相结合的戏剧艺术瑰宝。历史上,山歌在民俗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土家族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和团结和睦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气质。也正因当地傩戏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有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黔东的赞誉。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别具一格,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唱山歌,写一本沿河人民生活传啄杯儿、咿呀喂、姐勒、拿杯儿、姐儿勒……乌江之畔,依山沿河间。
20世纪80年代,在沿河的乡间,随处可听见山歌声。1972年至今,陈庆福将打镏子搬上舞台,并多次获县级、地区级、省级等奖项。
根据寨里习规,花灯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初三出灯,在寨子上挨家挨户表演,演到哪一家,主人都要燃放花炮接灯,表演结束又要花炮送灯。打镏子,谱出土家族的民风录沿河民族音乐打镏子,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一曲山歌唱土家,一出花灯传村寨。
表演者边击打半边鼓边舞蹈。沿河土家傩堂戏由傩仪、傩戏、傩技三部分组成,傩中的傩戏,被理论界誉为戏剧的活化石。表演者中年龄大的有八十多岁,也有十来岁的青少年。半边鼓舞《开山围猎》来源于土家人打猎的传统习俗,表现土家人祭拜山神与赶猎围猎的过程,分拜山请神围山赶猎猎神出山永呈英豪四个乐章,鼓声激越雄浑,跌宕回旋,鼓舞刚健热烈,欢快轻盈。
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由中国文学界联合会、中国民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展演大赛在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响亮开锣。1999年,杨云霞从沿河卫校毕业之后,受父亲的影响,杨云霞从医务人员转行成为了傩面雕刻手艺人。
洪渡镇打镏子传承人陈庆福,从小受父辈的影响,1975年进入陈家班子,1983年收集整理打镏子曲谱,并潜心于打镏子曲谱与表演组合的研究,熟练掌握100多首曲牌,并创作20多首新曲谱。淳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吸引许多游客驻足欣赏,也让越来越多的本土年轻人热衷于研究沿河土家文化。
其中,《太阳出来照北岩》和《望牛歌》被该台《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聚居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致使傩这个原始古朴的文化现象流传并保留至今。
沿河土家山歌,就是这片海洋中极美丽的一朵朵浪花。 耍花灯,舞一出土家风情史在沿河,土家花灯是一种春节演出的民间传统戏剧,当地人称跳花灯或玩花灯耍花灯,表演时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一种原生态的群艺性民俗娱乐活动,独具地方特色,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很多村寨都要跳花灯贺新年。今天的土家族继承了先民极具天赋的歌唱才能,土家族地区也被誉为歌的海洋。 跳花灯分上下半场,一般上半场是车马灯,下半场是花灯,中场休息10分钟,表演期间主人要摆茶酒、果品、糕点招待跳灯人和看灯人,有讲究的人家还要泡米酒、炒上三四碟下酒菜。
创作于乡野,歌唱的是乡村,赞美的是农耕生活,百姓都很喜欢。打镏子,又叫打行李打响器,是沿河土家民间广为流传的打击乐,其音域宽广,激荡悠扬,刚柔相济,节奏感强而富于感染力,在傩堂戏、花灯戏、摆手舞及丧仪活动等演出时作伴奏,也在节日庆典、结婚、祝寿等场合选择曲牌演奏。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半边鼓舞《开山围猎》作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参赛节目精彩亮相,与来自云南彝族、广西瑶族、四川羌族、广东瑶族、湖南苗族、青海藏族、江苏留左大鼓、河南汉族、辽宁满族的10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角逐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奖项,《开山围猎》获金奖。
花灯戏通常是村民自由参与,由老年人带年轻人,几乎人人会唱,个个会跳。半边鼓是沿河土家族独有的打击乐器,小巧灵活,声音清脆。
最新留言